海南省审计厅2013年政务公开工作报告

 
        2013年,省审计厅在省政务公开协调小组的直接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和全省政务公开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拓展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完善公开制度,强化公开监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进一步强化政务公开责任制落实

        为使政务公开工作不流于形式,常抓常新,取信于民,我厅着眼于建立政务公开长效机制,使政务公开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一是厅领导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如军在各种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实行政务公开,接受行政监督,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各处室要实行责任制,切实把政务公开工作落实好。二是强化政务公开力度。按照《海南省审计厅政务公开责任制若干规定》,把政务工作分解到各处室,并加强了监督检查,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切实负责起责任,把政务公开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确保政务公开质量,提高政务公开执行力和公信度。

        二、加大公开力度拓展内容

        2013年,省审计厅制定了《2013年审计政务公开方案》,方案提出政务公开的原则、主动公开的内容、重点以及公开的方法和措施。公开的主要内容有: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民生资金使用的结果、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结果等,公开的内容广泛而丰富,具体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通过公示、听证和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等方式,加强审计沟通,使民生审计项目更能与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对接,更能解决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公开财政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审计反映的是纳税人的钱是怎么花的?花在什么地方?花的效果如何?2013年7月向社会进行了公示。如公开了“三公经费”,促进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有效促进有关部门认真整改,并加强对下属二三级单位的管控,严格预算管理和财经纪律,有力推动中央政策规定落到实处。三是公开审计管理制度。对于重大审计事项的定性通过审理机构讨论决定;选人用人通过民主推荐公开竟岗和领导集体讨论决定;财务制度、车辆管理使用、2013年本厅部门预算定期在网上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政务公开由于拓展了内容,使政务公开更有利于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更有利于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整改和规范。

        三、多渠道彰显公开促规范

 创新公开方法方式,提高政务公开时效,是我厅实行政务公开的特色。一是落实审计决定,促进审计整改和公开。审计的目的在于整改,在于公开,在于规范。对于被审计单位,我们都能够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加强审计沟通,敦促被审计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改进工作,从机制体制制度层面规范管理,并将整改情况向上级部门报告和适当范围内进行公开。如截止至2013年底,2012年审计工作报告涉及项目31个审计项目的43个事项,基本上得到整改,整改率达95%以上。促进出台和修订规章制度45项;向纪检监察部门移送影响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案件线索7件,处理22人,追回涉案资金484.48万元。二是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新闻媒体是公开审计结果的重要载体。2013年我们与新闻媒体加大了审计结果公开的力度。特别是去年7月底,为报道好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审计工作报告,我们事先召开新闻通气会,把省内新闻媒体的记者、编辑召集在一起,研究如何公开报道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计成果。《海南日报》、《南国都市报》、《国际旅游岛商报》等新闻媒体,以及各大新闻网站,以较大的篇幅,公开报道了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的情况,着重报道了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情况,引起了社会较大反响。三是利用内部宣传载体加大公开力度。在年在《中国审计报》、《海南日报》、《政府要情》等刊物发表审计信息56篇。一方面,利用审计外网公开审计信息;另一方面,利用出版内部刊物《审计工作通讯》宣传审计信息,去年已出版31期,《审计工作动态》35期,发表信息160多篇。

通过推行政务公开,监督和制约行政权力运行,防止暗箱操作,促进廉政建设,使审计工作更加程序化,精细化,审计管理形成了“用制度规范、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氛围。

2013年在政务公开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得取了一些成绩。但与省政务公开协调小组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有些审计项目和管理事项公开不够及时;外网公开力度有待加强。

2014年政务公开打算

一是进一步组织学习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和加强服务的意见和省政务公开会议精神,增强公开意识,强化服务功能,确保政务公开及时、到位、不流于形式和走过场

二是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规范公开内容,细化公开办事流程、办事标准、办事结果,提高公开质量,使政务公开工作有制度、有人抓、有人去落实

三是进一步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有针对性地对审计结果进行宣传公开,促进被审计单位整改,塑造审计机关良好形象。

(此件主动公开)